青砖雕刻的扬州小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广陵老街 吉安 青砖雕刻的扬州小巷

青砖雕刻的扬州小巷

2024-07-11 0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扬州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运河城,也是一座 重叠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巷城。扬州至今完整地 保留着 500 多条人烟稠密、市井气息浓郁的老街 古巷,是扬州掌故、历史遗迹、民俗民艺、非遗 文化最集中所在。旧朝的官署、会馆、寺庙、书 院、茶社、店铺随处可见,盐商宅第、名人旧居 星罗棋布。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这些历史绵 长的街巷,外表不显山露水,里面是洞天福地, 因地制宜的园林,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廊桥怪 石、假山叠嶂、奇峰秀水,细致入微,精致典雅, 建筑风格融合“北雄南奇”,体现有容乃大。扬 州巷陌里的“城市山林”,是天下少有的奇观。

扬州的街巷自然而然地被称为“扬州小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岸公所 摄影/周泽华

小巷之谓,固然因其小,很多街巷连一辆三 轮车都进不了,窄得只容一人通过,假如对面来 人,必须侧身贴紧墙面才能过去。而在文人骚 客眼里,这些长长短短、弯弯曲曲的街巷就像扬 州瘦西湖之“瘦”、小秦淮河之“小”,隐逸淡泊, 委婉含蓄,低调谦和,卓尔不群,北京胡同和上 海里弄无论如何学不到的。

小巷之韵,乱石铺街,玉带围腰。飞檐、砖 雕、门当、马头墙、青石板,其内涵丰富的古雅 神韵,与扬州美景、扬州美味、扬州美女同享盛 名,被天下歌吟,使游客迷恋。

小巷之奇,巷名千奇百怪,如板井巷、粉妆 巷、马监巷、螃蟹巷、曹李巷、旌忠巷、探花巷、 安乐巷、紫气东来巷等等;巷景千姿百态,或如 游蛇,或如锄柄,或如梳篦,或如弯弓,或如鱼 骨,或如犁头,或如剪刀;巷道千回百转,巷连 巷,巷套巷,巷围巷,首尾相连,内外相通,横 斜竖直,纵横交错,扑朔迷离,这边“山重水复 疑无路”,那边“柳暗花明又一村”。

小巷之雅,因地制宜,疏密有致,每一处庭 园都是小巷风格迥异的细节,每一处假山叠石、 花草树木、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石舫画廊都是 细节的点睛之笔。小巷之间,宅院之间,细节之 间,遵从天地自然,无拘无束,欲扬又抑,欲动还 静,给这座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增添了诗情画意。

小巷之源,风云岁月,星移斗转,兴衰更 替,烟花氤氲。密密匝匝的扬州小巷就像一根 根韧劲的血管,使这座 2500 多年的老城生生不 息。其实,扬州一些街巷的前身就是泽被桑梓 的水流,后来被官府填土而成。外地游客对扬州的街巷只能通过视觉感观, 若在老街客栈或小巷民宿住上几日,就会发现 老街喧闹,小巷幽静,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一 扬一抑,相辅相成,珠联璧合,老街不过比小巷 粗放一些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瘦西湖文旅地图 制图/田逸哲

辕门桥上看招牌,第一扬州热闹街

扬州老城区腹地有两条十字型的中轴线, 十字街口北为国庆路,南为渡江路,东为广陵 路,西为甘泉路,它们皆由明清老街拓宽改造而 成,十字街是扬州最早的核心商圈,过去叫辕门 桥商圈。

辕门,本指军营大门。据史载,清初扬州 驻军在国庆路教场一带挖壕沟,在路南口建大辕门,中为正门,左右有角门,左是左卫街,右 是缎子街,南是翠花街,壕沟之上架桥,为辕门 桥。驻军撤出城外后,壕沟被填平,桥亦拆除, 形成通往教场的辕门桥街,许多商家在此开店。清末民初,扬州形成以辕门桥为中心的城市格 局,各种商铺林立,豪商硕儒云集。辕门桥除了 老字号店铺扎堆,还有十多家书坊和刻印局,当 时《申报》常登广告,吸引不少知名文人光顾。

我国著名民族企业家、藏书家和版本学家周叔弢曾口述:扬州辕门桥的两家书铺“文枢堂”和 “文富堂”都是经常光顾之处。由此,他才开始 了较系统地买书和藏书生涯。“辕门桥上看招牌,第一扬州热闹街。闻道 开张生意好,时新茶食鹤林斋。”这是清末扬州 冶春后社创始人臧谷写的竹枝词,反映出辕门 桥的世俗喧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分明月楼 摄影/周泽华

左卫街当时集聚着数十家钱庄、银号、票 号、盐号、银行,为扬州的金融中心;缎子街开设了许多缎庄绸行,为绸缎批发中心;翠花街有 很多珠翠首饰铺,为珠宝首饰中心。

1951 年至 1952 年,十字街被扩宽。辕门桥 街向北与教场街、运司街合并,延伸至护城河南 岸,称国庆路。左卫街向东与缺口街合并,称广 陵路;缎子街(又名“多子街”)向西与小东门 街、甘泉路合并,称邗江路,70 年代更名为甘泉 路;翠花街向南与砖街合并,延伸至古运河,称 渡江路,是为纪念 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南下而命名。

从此,国庆路商圈成为扬州政治经济中心。直到 20 世纪末,以明代建筑文昌阁为坐标的文 昌商圈兴起。

不过十字街古韵犹存,市政府“护其貌、美 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着力打造具有传统商 业文化特色的景观街。国庆路、渡江路街道两 侧梧桐树茂如华盖,复古的路灯映照着古色古 香的房屋,沿线店铺卷帘门上的彩绘全景展示 扬州传统文化元素和地标景点,谢馥春门市部、 大麒麟阁茶食店、三和四美酱菜店、紫罗兰理发 店、中国照相馆、绿扬旅社、新华书店、亨德利 钟表店、大德生药店、富春茶社等众多老字号依 然满足着市民的日常需求和怀旧情绪,滋润着 小巷人家的慢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梅花书院 摄影/周泽华

广陵路、甘泉路同样商业繁荣,店铺鳞次栉 比,行当俱全,小吃店也多。广陵路小觉林素 菜馆,传说是清末扬州妙心庵住持觉林师太出 资开设,专门供应素菜素点,市区无二家,很多 人慕名而来,丰子恺在他的散文《扬州梦》里也写过。小觉林的麻花很有名,门口常年有人排队买,好吃的游客不能错过。广陵路有个梅花 书院,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 院,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为国内唯一专 课举人的书院,也是扬州唯一尚存的书院遗迹, 现已由广陵小学管理。还有个小园林“二分明 月楼”,因唐代诗人徐凝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得名,始建于清代中叶,原主人姓员,光绪年间由盐商贾颂平购得,为扬州 “城市山林”中旱园水做之孤例。甘泉路的匏庐是民国初年镇扬汽车总经理卢殿虎宅院,形似瓢葫芦,由当代造园名家余继之构筑,分左右两 个精致的院落,以横长别致著称,小中见大,别有洞天,曾是扬州日报社所在地。匏庐斜对面 194 号则是甘泉县衙旧址。

站在十字街口,你可以感觉到,无论老城如 何更新,都改变不了根深蒂固的民风民俗,因 此,巷子深处的人家才安常习故,或许这才是真 正的老街韵味。

家住南河下,专吃白而大

南河下街区位于扬州老城东南部,西起渡 江路,东接徐凝门路,北接广陵路,南至古运河 北岸,因在地势低洼的南河边而得名。此处最 早形成于隋唐,逐渐鼎盛于明清,散落着 70 多 条阡陌纵横的街巷,100 多处国家、省、市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是扬州市面积最大、 文物古迹最为集中、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 历史文化街区,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确定 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熟悉扬州明清历史的人都知道,引市街是 南河下街区的一条重要老街,总长约300 多米, 呈南北向,曲折狭长。相传大诗人李白曾在此 逗留,因而得名李官人巷,到了清朝,这里成为 买卖“盐引”的集市,故改名为引市街。“盐引”相当于一种有价证券,也是盐商贩运食盐的许 可证,扬州盐商凭借买卖官家发放的“盐引”获 取巨额利润。引市街“盐引”的交易行情,不仅 影响着长江上游 6 省食盐价格的起伏涨落,甚至垄断了全国的盐业市场。所以,流金淌银的引 市街相当于清代的“华尔街”。“家住南河下,专吃白而大”这句民间俗语,正说明了过去这里富商云集,不劳而获者居多。苏州人不该不知道扬州的苏唱街。苏唱街 在广陵路之南、渡江路之东,呈东西向,宽约 3 米,长 200 米。明清时期扬州戏曲盛行,扬州盐 商尤喜吴侬软语的昆曲,甚至不惜重金培养戏 班,吸引苏州昆曲艺人,“苏唱”之名由此而来。《扬州画舫录》记载:“城内苏唱街老郎堂,梨园 总局也。每一班入城,先于老郎堂祷祀,谓之挂 牌。”如今苏唱街上虽不见老郎堂,但“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遗风依然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庆路 摄影/周泽华

丁家湾在苏唱街的东端。不要以为丁家湾 的住户都是丁姓,而是指巷道呈“丁”字形,著 名的“四岸公所”就在苏唱街与丁家湾的交界 处,也在“丁”字横竖的交汇处。所谓“四岸公 所”,即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盐务通商口 岸联合办公之所,是四省大盐商核定平衡盐价、 产、供、销、运等事宜聚会决策的地方。“四岸公 所”东边的大武城巷,宽约 2 米,长约 100 米, 北通广陵路,南接丁家湾,巷内有贾氏庭园,系 清代扬州著名的“盐钱两栖”人物贾颂平住宅。大武城巷中部东侧还藏着一条呈东西向的小武 城巷,就像一根横生的树枝,长不足 50 米,可见 扬州街巷结构复杂奇特,即使一些本地人,也很 难转得出去。丁家湾与引市街之间有一条新仓巷,因旧时设有盐储仓得名。这条巷子地形特别,西部 窄的地方几乎只容一人行,东部宽处达七八米, 比较有名的古建筑有絜园、嘉兴会馆、岭南会 馆。其中,岭南会馆建筑精美,是现今扬州众会 馆遗存最为完整的会馆,本是清代粤人众盐商 在扬州议事聚集、联络乡谊的场所,现在里面设 了一个境庐酒店。

丁家湾最美的“小盘谷”位于大树巷 42 号, 系两淮盐运使徐文达所建,光绪年间,两江总督 周馥从徐文达之子徐乃光手中购得旧园重修而 成。“小盘谷”布局严谨,分东西两园,且相互借 景,随形造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山水亭阁 交错互生,假山峰危陡峭险峻,专家形容有深山 大泽的气势。“小盘谷”虽深藏于小巷,但满园 春色关不住,早已声名远播,在扬州园林中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

从丁家湾走到徐凝门大街,向南步行大约 200 米,就到了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园主 何芷舠,祖籍安徽望江,曾任湖北武昌盐法道, 是李鸿章的下属。他辞官退隐到扬州,建造了 寄啸山庄,俗称何园。何园的片石山房是石涛 和尚的人间叠石孤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另外还有“天下第一亭”——水心亭(中国仅有 的水中戏亭)、“天下第一廊”——复道回廊(被 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和“天下第一窗”—— 花窗、漏窗。何园的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其辉 煌的艺术成就体现了晚清扬州衰落前的繁荣。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与何园渊源颇深,六次来 扬州,住在何园学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园水心亭 摄影/周泽华

康山街的盐宗庙是两淮众盐商举行祭祀仪 礼的场所,也是他们寻求归宿的灵魂寄托。清 同治十二年(1873)修建,供奉夙沙氏、胶鬲、管 仲三位盐业始祖。盐宗庙原有五进,现存前后 三进,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三位盐宗塑像每尊重约 3 吨、高约 2 米,以汉白玉制 作,背景画面为波涛汹涌的海浪,寓意海水制 盐。后来扬州盐商为纪念曾任两江总督兼盐政 的曾国藩,盐宗庙改为曾公祠。盐宗庙隔壁是卢氏盐商住宅,即卢绍绪住宅,始建于 1894 年, 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被誉为“盐商 第一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 有百宴厅、藏书楼、意园等,东部已成为中国淮 扬菜博物馆,游客到这里既可品尝正宗的淮扬 菜,又可体验扬州盐商的奢靡生活。

喧闹散去,归于平淡的南河下街区再没有 了盐引交易,也没有了“专吃白而大”盐商,但 这里的历史风貌依存,市井生活依旧,民间烟火 旺盛,一排排青砖灰瓦的老宅里住的都是扬州 寻常人家,宁静淡泊,悠然满足,安谧幸福。他们与老街、老宅、老井、老树、老藤一样,都是 南河下街区的图像和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岭南会馆 摄影/周泽华

节选自《中国三峡》杂志20202年6月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